河道清淤合同范本(合集4篇)

时间:2023-11-09 08:02:16 作者:admin

河道清淤合同范本 第1篇

关键词:挡潮闸;淤积;原因;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TV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挡潮闸闸下的淤积特性

建闸初期淤积速度快

沿海港口建闸前,河床水沙输送在自然状态下保持平衡,河床基本稳定。建闸后,由于水情工况发生了变化,水沙自然平衡被打破,为了找到新的平衡点,建闸初河床必然发生骤变。而在粉沙淤泥质海岸带,这种骤变表现为河床淤积。建闸后第一年淤积速度最快,在最初的三至五年内,河床容积直线下降,减少量一般为40%~50%。总之,挡潮闸建闸初期淤积量大,以后逐年减少,并随水情、水闸控制运行情况而变化。

1,2低潮位下的河床内淤积严重

处在粉沙淤泥质海岸带,潮流中泥沙含量大,同一个断面纵向含沙量不等,底层含沙量高,面层含沙量低,且底层靠近河床,阻力大,流速相对于面层要小,水流夹沙能力小,所以淤积主要发生在低潮位下的河槽内,而高低潮潮间带相对淤积较少。多年的淤积测量资料也证明了这一点。就淤积厚度而言,沿程分布大致均匀。长度较长的港道当开闸流量小于平衡流量时,有时会出现闸口冲、海口淤的现象。

河床淤积与下泄流量密切相关

挡潮闸闸下河床冲淤变化,与下泄流量密切相关。正常情况下,上游下泄水流量多,开闸的潮次多,河床容积增大,淤积少;上游下泄水流量少,开闸的潮次少,河床容积减少,淤积多。根据射阳河闸和新洋港闸的资料,开闸流量大于平衡流量时,河床发生冲刷;小于平衡流量时,河床发生淤积。历年汛期冲淤统计表明,6~9月份挡潮闸排水量小于10亿m3,闸下河段基本呈上冲下淤状态,大于10亿m3排水量,闸下河段呈全线冲刷状态。说明闸下河段较长的港道,没有足够的排水量,闸下河段掀起的泥沙无法全部挟带出港道,汛期除个别年份出现上冲下淤或普遍淤积外,其余均是全线冲刷状态。非汛期,闸下河段基本呈普遍淤积状态,个别年份近闸段略有冲刷。这就充分说明了河床冲淤与下泄水量密切相关,其规律为丰水年冲,枯水年淤;汛期冲,汛后淤;下泄径流量多(大于平衡流量)时,大潮冲淤多,小潮冲淤少,下泄径流量小(小于平衡流量)时,大潮淤积多,小潮淤积少。

河床内沿程淤积和局部淤滩由于挡潮闸下河床边界条件复杂,使河床不仅在沿水流方向因输沙不平衡,造成河床沿程冲刷和淤积,且由于河道弯曲存在环流,引起水流的横向流动,使凹岸河床冲刷,凸岸河床淤积。形成闸下河道沿程淤积和局部淤滩。

二、常用防淤减淤措施

下游河床的淤积严重影响着闸下河道下泄流量。防淤减淤必须充分利用水沙平衡规律,因势利导,从加大港道下泄流量和提高单方水的输沙能力两方面着手,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实践中,常用的防淤清淤方法为:1)调度水源,增加港道泄水量,集中冲淤。此法对多闸并港时较为适用。2)科学控制闸门运行,选择最佳时机,用高速水流冲淤。即可以利用潮汐规律、风速风向等加大水位差冲淤;也可以利用洪水连续冲淤;开孔流,近闸段局部清淤、清除上游淤积等。3)机械清淤疏浚:利用挖泥船、清淤船、高压水泵等机械疏浚、裁弯切滩、纳潮冲淤、河床清淤等。上述几种方法在实践中均取得一定效果,特别是水力冲淤是既经济又行之有效的方法。近年来,随着上游径流量的减少,河床淤积层增厚,淤泥沉积时间加长,逐步板结,单靠水力清淤无法启动板结淤泥,所以机械清淤疏浚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它是加大单方水输沙能力,提高板结淤泥的清淤效率,将河床疏浚到标准断面的必要措施。

三、河床疏浚标准

利用机械设备将河床疏宽和浚深,可以有效地扩大河床过水断面和容积,但其中有个标准的问题。河道的冲淤平衡和泄水量密切相关,泄水量大易冲,泄水量小易淤。不同的水文年份,排泄洪水所需过水断面并不一样,清淤疏浚标准也不一样。对粉沙淤泥质海岸带来说,因泥沙搬运往返重复,若疏浚标准过高,不但施工困难,而且可能因泄水量达不到冲淤平衡要求,河床在汛期就发生淤积。因此,只有科学地确定河床的疏浚标准,才能有利于防汛排涝,才能获得满意的疏浚效果。

对同一港口来说,河床容积和丰、平、枯水年排水量有着对应关系。我们可以对多年的排水量、河床容积进行频率统计,找出丰、平、枯水年对应的河床容积,确定河道疏浚标准。对正常年份可按平水年河床容积和断面标准进行清淤疏浚;枯水年应以防淤为主,特别要采取措施预防淤泥板结;丰水年则应根据丰水年对应的河床容积、平均过水断面,和当前河道测量资料对比,得出清淤方案和疏浚标准,尽早进行清淤。四、疏浚技术 清淤船拖耙清淤疏浚清淤船清淤是粉沙淤泥质海岸带清除港口淤积一种经济可行的措施,也是所以淤泥地段最常用的清淤方法。其清淤耙具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有单面耙、双面耙、掺气耙三种形式,其中掺气耙工效最高。掺气耙的工作原理为:利用机械船作为行进动力,带动拖淤耙具,耙起淤泥,利用螺旋桨和高压气体将泥块打碎,并紊动水流,使耙起的淤泥悬浮,提高水流的夹沙能力和含沙量,利用下泄径流或落潮潮流将更多的泥沙带入大海。从本质上说就是加大单方水的输沙能力。使用清淤耙清淤比同条件自然放水清淤量提高3~10倍。其缺点是需要冲淤水源配合,必须选择汛期或泄水量大的时期进行清淤施工。根据淤积情况和施工目的不同又可分为:浚深造槽、拓宽河槽、切滩等施工方法。

高压水泵疏浚

高压水泵冲淤施工原理就是用高压水冲刷淤泥,使之变成泥浆,并充分和水混合,紊动水流,加大水流的夹沙能力,从而达到清淤的目的。主要用于切除边滩、河心岛、河道水上部分淤泥。其施工方法为:在船只上或木排上安装动力装置和高压水泵,直接用高压水泵对河心岛、边滩、河道水上部分淤泥进行冲刷使其变陡坍塌,部分变成悬沙或淤泥,随开闸水流或退潮潮流流走,这样往复施工,达到清淤疏浚的目的。

挖泥船疏浚

挡潮闸下港口发生淤积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下泄径流减少,也就是没有足够的冲淤水源。而清淤耙具和高压水泵清淤疏浚施工时,都离不开水源配合。挖泥船疏浚作为港口清淤方法之一不可或缺。其最大的优点就是不受水源限制,还可以利用泥浆泵和排泥管输送泥浆至规定的填土地点,进行吹填造地,综合利用。挖泥船疏浚对内河清淤效率较高,成本低;在潮汐河口由于受潮汐涨落的影响较大,需候潮施工,清淤工效相对较低、成本较高,可作为缺水年份或特殊情况下,港道清淤补充措施。

河道清淤合同范本 第2篇

经甲乙双方商定做出如下协议:

1、工程如遇特殊情况或不可抗拒力造成不能施工的,工期可顺延;如发生违约造成的一切损失,由违约方承担。

2、如甲方或乙方违约,而没有按合合同执行的,可向上级主管部门或仲裁机构申诉。

3、乙方应慎重,严格按照围家关丁施工建设安全的法律规定及行业规定进行安全施工,因乙方的原因致使建设工程在合理使用期限内造成人身和财产损害的,乙方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4、其他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

5、合同一式贰份,双方签字生效,各持壹份,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代表:乙方代表:

(签字盖章)(签字盖章)

20_年_月_日

甲方:

乙方:

一、工程名称:

二、工程地点:

三、工程内容:(包括河道正项土方施工以及为完成正项土方工程的附属工作内容,含打、拆坝,排水结合填筑防洪堤、围埝等)。

四、工程标准:1、河道标准:底宽米、底高程米、坡比。按照河道施工规范,中心线最大误差为±20cm左右,河底高程误差不大于+,平均值不高于设计高程;底宽±30cm,平均值不小于设计底宽;局部坡比1:n(1±5%),整体坡不陡于设计值(1:n),其它按相关技术规范标准执行。2、其它要求:

五、文明施工及工程安全:乙方应认真做好文明施工,切实抓好安全工作,施工过程中确因乙方责任发生的经济赔偿和安全责任事故由乙方负责。

六、施工时间:本工程自年月日,至年月日竣工,工期天。

七、合同价格及付款方式:工程暂定施工土方总量m3,综合单价为元/m3,暂定合同总价为元(小写元)。分期付款方式为。工程最终结算以监理核定的工程量为准。

八、双方责职:

甲方责职:

1、甲方在开工前,按有关文件、规范明确工程施工相关任务和要求。2、甲方接到乙方提交的开工申请书或开工报告后,应及时组织审查和批准。3、甲方应按招标文件的内容或协商一致的意见提供乙方组织施工的相关条件。4、甲方应按本合同所明确的付款办法,按时付款。5、甲方应及时做好施工过程中的矛盾协调工作。乙方责职:1、乙方保证按合同(含招投标文件、双方协商一致的书面文书)的内容,按期保质完成工程任务,逾期完工按元/天扣罚违约金。2、乙方在开工前必须按规定办理与施工相关的一切手续,包括:在签订合同前交纳屡约保证金元;向甲方提供施工方案;开工报告等。否则乙方不得开工,若乙方三天内不办理上述手续,甲方将取消乙方的中标资格。3、工程施工期间,如乙方无正当理由终止工程施工,甲方除不结算已经施工部分的费用外,并扣罚履约保证金。由此而产生的后果由乙方负责。4、乙方应积极做好矛盾的协调处理工作。

九、其它:

十、本合同未涉及内容,经双方协商解决。

十一、本合同经双方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签名并分别加盖单位公章后生效。

十二、本合同一式六份,其中正本二份、副本四份,双方各执正本一份、副本二份。

甲方(公章):乙方(公章):

法定代表人(签字):(或委托代理人)

法定代表人(签字):(或委托代理人)

甲方:

乙方:

因乙方自愿承接标段内部分清淤工程并部分垫资实施该分包工程,为确保按期、优质完成合同规定的各项内容,明确双方承担的权责与义务,现签订该合同,条款如下,以期共同遵照执行。

一、工程名称:

二、工程地点:

三、价格:

四、验收方式:由甲乙双方测量淤顶、淤底及几何尺寸标高,

五、堆放要求:按甲方指定地点堆放

六、工程数量:

七、付款方式:月计量按已完成的量支付50%,完工付至80%,

八、工程项目期限:按甲方及项目部要求

九、结账方式:提供正规发票,如无甲方扣除乙方支付款的3%,为乙方代办门临发票

十、合同内容:

(一)、甲方职责:

1、甲方必须提供淤泥堆放场地;

2、甲方必须及时提供施工图纸,向乙方进行技术交底;

3、甲方负责对乙方技术指导,履行对乙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质量、进度、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等方面的指导、检查、考核职能;

4、甲方必须按约定及时支付工程款;

5、甲方必须及时组织人员进行验收、结算。

(二)、乙方职责:

1、乙方配备足够的人员和机械满足施工进度的需要;

2、乙方必须有专职生产、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生产、安全管理;

3、乙方必须服从甲方和监理管理,服从甲方统一安排;

4、乙方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包该工程,如有该情况发生,一切后果由乙方负责;

5、乙方不得做任何有损甲方利益及信誉的行为;

6、乙方机械必须有合格证;

7、乙方必须为施工人员办理工伤保险;甲方项目部收集乙方人员身份证复印件交公司办公室统一办理意外保险费用由乙方承担。

8、乙方必须确保安全、文明施工,并对施工期间的一切安全问题负全部责任;

十一、争议的解决

(1)、凡因履行合同所产生的与本公司有关的一切争议,甲乙双方应通过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能解决,应交司法部门处理;

(2)、合同未尽事宜应有协商补充和条款(附加条款与合同有同等法律效力)。

以上如有未尽事宜均按国家法律和相关规定执行,本合同经双方签字生效,一式三份,甲方两份,乙方一份。

甲方(公章):_________乙方(公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甲方:

乙方:

一、工程名称:

二、工程地点:

三、工程内容:(包括河道正项土方施工以及为完成正项土方工程的附属工作内容,含打、拆坝,排水结合填筑防洪堤、围埝等)。

四、工程标准:1、河道标准:底宽米、底高程米、坡比。按照河道施工规范,中心线最大误差为±20cm左右,河底高程误差不大于+,平均值不高于设计高程;底宽±30cm,平均值不小于设计底宽;局部坡比1:n(1±5%),整体坡不陡于设计值(1:n),其它按相关技术规范标准执行。2、其它要求:

五、文明施工及工程安全:乙方应认真做好文明施工,切实抓好安全工作,施工过程中确因乙方责任发生的经济赔偿和安全责任事故由乙方负责。

六、施工时间:本工程自年月日,至年月日竣工,工期天。

七、合同价格及付款方式:工程暂定施工土方总量m3,综合单价为元/m3,暂定合同总价为元(小写元)。分期付款方式为。工程最终结算以监理核定的工程量为准。

八、双方责职:

甲方责职:

1、甲方在开工前,按有关文件、规范明确工程施工相关任务和要求。2、甲方接到乙方提交的开工申请书或开工报告后,应及时组织审查和批准。3、甲方应按招标文件的内容或协商一致的意见提供乙方组织施工的相关条件。4、甲方应按本合同所明确的付款办法,按时付款。5、甲方应及时做好施工过程中的矛盾协调工作。乙方责职:1、乙方保证按合同(含招投标文件、双方协商一致的书面文书)的内容,按期保质完成工程任务,逾期完工按元/天扣罚违约金。2、乙方在开工前必须按规定办理与施工相关的一切手续,包括:在签订合同前交纳屡约保证金元;向甲方提供施工方案;开工报告等。否则乙方不得开工,若乙方三天内不办理上述手续,甲方将取消乙方的中标资格。3、工程施工期间,如乙方无正当理由终止工程施工,甲方除不结算已经施工部分的费用外,并扣罚履约保证金。由此而产生的后果由乙方负责。4、乙方应积极做好矛盾的协调处理工作。

九、其它:

十、本合同未涉及内容,经双方协商解决。

十一、本合同经双方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签名并分别加盖单位公章后生效。

十二、本合同一式六份,其中正本二份、副本四份,双方各执正本一份、副本二份。

甲方(公章):乙方(公章):

法定代表人(签字):(或委托代理人)

法定代表人(签字):(或委托代理人)

河道清淤合同范本 第3篇

一、明清黄河下游的来水来沙变化

黄河下游来水、在超长系列里呈现出丰枯交替的周期变化。下游的来沙,以三门峡站以上流域为主,河口至龙门区间、泾洛渭汾流域产沙量,占全河的90%以上。:故利用三门峡站的多年天然径流2,粗估来水来沙的变化趋势和量级。以三门峡以上41站在《 中国 近五百年旱涝图集》中逐年的旱涝等级,对三门峡站天然年径流 计算 分析,重建了近500年径流序列。采用该序列作低通滤波处理,:认为50年滑动平均成果具有清晰的周期变化特征:分析来水变化趋势,认为明清黄河下游具有三个长周期(1479—1595年、1596—1782年、1783—1908年),成果如图。

从b、c丰水时段图象看,似可进—步划分为四个准丰水段,其间还有两次短暂相对偏枯振动。对复原的历史天然径流序列采用最大熵谱分析,成果显示存在23年的主周期、73年的次主周期,可能与天文一大气变化有关联。

研究认为明清时期的3次加积高潮,与a、b、c三个丰水时段大致同步(1534—1595、1643-1782、1798-1908年),下游河道的堆积低谷又与枯水时段大致同步,定性地认识到丰水时期的来水,与挟带而来较多的泥沙及下游河床的堆积存在密切关联的特性。造成下游河道堆积的泥沙,主要由大于的粗颗粒所组成,主要来源于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地区,来自河口镇至清涧河口之间两岸支流与无定河河口以下白宇山区的支流河源区。

利用500年水旱资料,以主要产沙区的榆林、延安二站资料,适当 参考 中游其它站区,认为榆林、延安的水旱等级,相应也显示了水力侵蚀产沙程度,定性地判别主要产沙区在中游地的相对侵蚀(粗沙)产沙程度,粗分为丰、中、少三中情况。三门峡站以上来水,以已复原的径流序列,划分为偏丰、平水、偏枯三种情况,与产沙情况组合,获得九种组合形式,从而逐一确定各组合的下列大水年。又以三花间径流序列 (王云璋,_)作为下游水情的一维,进一步用三门峡以上的水沙组合与三花间水情(大水、平水、枯水)作为另一维,构成二次组合。将原中游来水来沙组合序列酌情置入;取得系列一:中游大水、大沙,下游大水,有样本57年;中游大水大、中沙,下游平水,有51年。系列二:中游大水大、中沙,下游小水,有46年。系列三:中游中水大中沙,下游平水、小水,有54年。系列四:中游小水,大、中沙,下游小水;有13年。三门峡以上来水一般与三花间洪水错峰,这里的估算从年径流总体来看;考虑到三花间来水含沙极少,致淤效果小,认为上述的二、三、四系列的水沙组合,产生淤积的可能较大,探讨称为可能致淤组合。以上四系列包含样本年数217年,占研究段1470—1855年样本总数的%。将样本年按原序置人丰枯周期之中,统计得到以下成果:

表 1 三门峡天然径流丰枯时段与可能致淤年数的比率

周 期

丰 枯

时 段

(1)

年 数

(2)

可能致淤年数

(2)/(1)

%

a

偏 枯

偏 丰

1470—1533

1534—1595

64

62

b

偏 枯

偏 丰

1596—1642

1643—1782

47

140

c

偏 枯

偏 丰

1783—1797

1798—1855

15

58

可见,在来水偏丰时段,中游来水来沙与三花间来水再组合,可能导致淤积的比率为;而偏枯时段,这一可能致淤年数的比重在50%以下。1534-1595年丰水段,常出现连续2-3年,多达6年的连续可能致淤年,连续年区段间隔多为1-2年;1643-1595年丰水段,可能致淤年多为2-3年,也有长到7-8年的。1798-1855年,这种情况的连续段多为2-3年,多到6年,也有10余年的。分析认为正是处于丰水时段中的这些连续可能致淤年,下游河道产生严重淤积的几率较大。连续的淤积—决溢—淤积,加重了整个下游河道以及决口口门以下河段的糜烂、壅阻——淤积的恶性循环,使河道状况进一步恶化。

进一步看,在研究时期的386年之中,有72年暴雨中心在榆林、延安地区,洪水通过各支河汇入黄河北干流后,河谷开阔,由于河槽的巨大调蓄作用,黄河中游出现的洪峰量级大减;而同时洪峰来沙系数大,就可能产生高含沙量洪水,这种年次占了可能致淤年的1/3以上,在可能致淤的年次里,对下游河道的塑造起到重要作用。高含沙水流在宽浅的游荡型河段,很难维持平衡输沙,粗沙排沙比很低,对下游河道的冲淤极为不利。

钱宁等将黄河水沙组合分为6种型式,将本文的分析与其对比如下:

表2 黄河水沙组合类型对比统计

钱 宁

概括的

水沙组 合类型

来 沙

系 数

淤 积

强 度

10 4 t/d

下游淤积量占全部洪峰淤积量 %

类似典型年

三门峡站输沙 距 平

%

全下游

淤 积

10 8 t

水 情

类 型

本文的类 似

系 列

(2)

3100

1954

上大下中

系列一

(2)

3100

1966

上大下小

系列二

(3)

545

1951

上中下中

系列三

(3)

545

1975

+

上中下小

系列三

(4)

1898

1958

上大下大

系列一

(6)

632

1956

上小下大

(6)

632

1959

上小下小

系列四

以上工作验证了在明清天然径流分析中获得的印象,即从黄河的长历时看,从统计的角度看,导致黄河下游全河床淤积的来沙(特别是淤积滩地)状况,在丰水时段中大量地出现。说明在偏丰时段,中游的主要产沙区以侵蚀产沙为主;相应地,下游河道出现较为严重的淤积,一些重大的河床变形、河道改徙的历史事件,多发生在这些丰水多沙与河道加积的时段里。

表 3 黄河丰水时段可能致淤年序列

1534—1595年

丰 水 时 段

1534—36,1540—44,1546—49,1551—54,1562—67,1569—72,

1578—80,1588—91,1594—99

1643—1782年

丰 水 时 段

1642—49,1651—54,1658—60,1662—64,1666—79,1686—89,

1691—95,1704—10,1715—18,1723—37,1743—46,1751—57,

1766—68,1772—76

1798—1855年

丰 水 时 段

1798—1800,1802—04,1815—30,1840—45,1848—53

表 4 明清时期可能高含沙洪水年

15世纪: 1475,1476

16世纪: 1503,1508,1515,1534,1535,1540,1542,1553,1557,1562,1564,1567,1569,1570,1575,1593,1594,1595,1598

17世纪: 1604,1621,1626,1641,1644,1653,1659,1662,1664,1666,1671,1677,1678,1679,1686,1694,1695,1698

18世纪: 1701,1707,1723,1725,1728,1730,1731,1736,1744,1745,1749,1751,1752,1753,1756,1757,1761,1767,1774,1775,1781,1785,1789

19世纪: 1800,1819,1820,1822,1823,1838,1843,1844,1855

二 明清黄河下游的堆积、变徙与水沙变化

在明清时期,黄河下游的堆积、河床演变与来水来沙的变化,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1495—1546年,下游人为地北堵南分,时有决徙,挟沙水流极不稳定,在偏枯时段,仍出现严重堆积。进入a丰水时段后,出现一系列的连续丰沙可能致淤年,分析可能致淤样本占该时段的58%。分流状态不利于输送泥沙,经过1534—36、1540—44两次连续丰水丰沙过程,1546年南分诸道 自然 淤塞,全河水沙尽入贾鲁大河。前阶段被称之为“小黄河”的贾鲁大河,淤阻已久,难以适应剧增的水沙,河床急剧淤高,1558年商丘新集改道,摆脱故道河线,重新出现自然改徙、分流泛滥局面。

从16世纪?0年代起,河南境内南堤创筑,1578、1588年,潘季驯三任、四任河总,大规模修治堤防,水沙得到相对约束;1578—80年,88—91年,94—99年水沙组合可能致淤,90年代又出现一系列可能高含沙年,丰沛的来沙被挟带到河口,河口延伸率一度高达1540m/a,其堆积速率也相应达到 cm/a左右。 ·

进入周期ⅱ偏枯时段(1596—1642),可能致淤的不利水沙组合比例减小,虽有6次也可能出现了高含沙,但总的来沙量偏少,河口延伸率曾降到87m/a。诚然,明末清初在淮安以下一度处于漫溢状态,相对延缓了河口单流直进的速度。

清代前期,恰好进入了b丰水阶段(1643—1782),修防工程从1649年起集中于豫河进行,丰水又挟带来了超过前阶段的泥沙;如42—49年、51—54年;58—60年,其中还包含着44、53、59等一些可能高含沙年,陕北在遭遇了长期大旱后,侵蚀产沙加剧。清初首先反映出来的是沿程淤积。到17世纪70年代,靳辅主持了大规模的堤防治理,工程向云梯关外延伸,沿程的纵向调整得以 发展 到海口,河口延伸又增加到239m/a,张仁估计可高达1700m/a。这一方面显示了堤防约束的功能,也显示了中游的来沙有一个非常显著的增加。

这一变化无疑地加剧了溯源淤积的作用,河口延伸首先在江苏河段决溢 发展 上反馈显示出来。同时,中游来沙仍较丰沛,在周期ⅱ的丰水时段中,可能致淤年占了65%的比重。河南河段的沿程淤积之势始终很强盛。两种淤积趋势叠加,使下游河道出现全面抬升的局面。从河患与堤防工程补筑的时空分布看,在遭遇了1686—89、1691—95、1704—10、1715—18年这一系列的可能致淤水沙状况后,河道的堆积趋势一直发展到桃花峪附近。明初,河道从邙山头东北而去,改徙到东下开封的明清黄河位置之后,由于新道的溯源冲刷作用,长期低于故道河床。沁河口至詹店一段尚未建立堤防,以故道高滩御水,大水时也可能利用故道“以资宣泄”。但到18世纪末,这一势态被打破。1696年河决荥泽,1721年、22、23年武陟连续河决,1723年补筑了该段堤防。1671、77、78、79、86、94、95、98,1701、07、23年可能出现的高含沙,无疑地也促进了这一次强加积。

从河南河段看,这次加积至少持续到18世纪的60年代。而沿程淤积尚未缓解。1761年大水大沙,榆林、西安出现1级大水,延安、平凉出现2级水;在下游干流的基流较大情况下,又遭遇了三花间特大水,花园口洪峰流量高达32000m3/s。这次大水并未如理想的那样挟带走大量床沙,反而滞积在滩地上大量泥沙。到1766—68年,1772—76年又逢丰沛来沙,而1777—79年甚至连年出现高含沙洪水,严重的淤积发生在开封以下河段,1781年的仪封青龙岗大决似成定局。这次决口未能堵复,决定了1783年仪封至商丘河段的局部改徙。

同时,也不能忽视溯源淤积,18世纪上半叶,随武陟堤工的完成,豫河全线的工程逐步完竣,决溢与加积推向苏皖,河口延伸发展到320m/a,河口的堆积很快又溯源向上。仪封改河完成后,决溢与工程的重心,也向苏皖转移,不过进入周期ⅲ的1783—97年枯水时段,来沙相对较少,可能致淤年仅占25%,冲淤相对稳定;在1776—1803年间,河口的延伸一度降低到111m/a,堆积速率也相应降到。

但这一枯水段历时甚短,旋即进入c丰水时段,遭遇到诸如1798—1800,1802—04,1815—30,1840—45,1848—53等一系列可能致淤的水沙组合年,来水来沙对下游河道冲淤十分不利。值得注意的是,出现了1819—23年的连续可能高含沙。本来在1794年之后,由于沿程加积,决溢重心已从丰县砀山以下河段发展到河南省境河段,而连续的大水、多沙、致淤又接踵而至。1819年极为典型,雨洪类型同于1843年,洪水之后,滩面淤与堤顶乃至子堰齐平,兰睢段堵口,开挖引河长达50里,开挖深达丈至丈。1843年特大洪水,花园口洪峰流量高达33000m3/s。暴雨中心在皇甫川、窟野河及洛河、马连河上游,是中游的主要产沙区,也正是造成下游河床淤积的粗泥沙来源区。从1843年淤沙取样颗分看,大于的颗粒可占90%左右,颗分曲线与皇甫川含沙量1000kg/m3以上的颗分曲线十分接近,说明这次洪水含沙量是很大的。从小浪底上下沿河淤沙看,各处淤沙厚均在2m左右。19世纪40年代中牟、开封的一系列决徙、1851年丰县的改徙夺溜,无疑也加剧了河道的糜烂程度。这一切,也加速促成了1855年铜瓦厢改道的 自然 形势。

研究认识到:黄河中游粗砂颗粒来源地区的侵蚀条件变化,直接地影响到下游河道的堆积和变徙。来水来沙条件是决定下游河道淤积和变徙的首要因素。本分析中的每个加积阶段,下游河道纵向调整首先反映出来的是沿程淤积,中游的水沙变化,特别是暴雨集中、侵蚀力强,挟沙丰沛与下游河道可能致淤相关联。随着两岸堤防、工程的完善,大量泥沙被挟送到苏皖河段,被输送到河口,河口的延伸及河口段河床抬升,侵蚀基点的变化,加重了溯源淤积。两种形式的淤积,加速了河床的抬升,两种淤积效应的叠加,导致了明清下游河道的全面、迅速抬升。从堤防控制的意义上来看,明清黄河下游在长时期中的堆积,已达到—的淤积水平,和现行黄河下游河道的淤积水平相当(1950—1985年值,已扣除三门峡工程影响因素)。

明清时期黄河下游河床堆积状况,如表5所示:

表5 明清时期黄河下游的堆积状况

河 道

河 段

研究时段(年) 资 料

河道 部 位

河床堆积 m

黄河干道

郑州桃花峪

1450——1850

全河床

贾鲁大河

虞城-夏邑

元代——1558

全河床

明清黄河

沁河口—

东坝头

开 封

兰 考

民 权

商丘—虞城

丰 县

徐 州

睢 宁

泗 阳

云 梯 关

大 淤 尖

1493——1855

1450——1642

1642——1855

1495——1781

1783——1855

1495——1781

1783——1855

1572——1855

1572——1855

1572——1855

1572——1855

1578——1855

1590——1855

1677——1855

全河床

河漫滩

河漫滩

河漫滩

河漫滩

河漫滩

河漫滩

河漫滩

河漫滩

河漫滩

河漫滩

1. 明清强堆积时期,黄河下游的来水来沙曾出现过丰枯交替的振动变化,存在三个丰水丰沙的加积阶段。分析水沙组合状况,可能至淤年的组合年占这些时段总年数的58-68%。

河道清淤合同范本 第4篇

1、工程名称:庄河市三环大街西段改造工程河道清淤分部工程。

2、工程地点:庄河市三环大街

3、工程承包方式:包工包料

4、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庄河市三环大街,因河道年久末通,故对河道内生活垃圾进行清理,其主要工程量如下:明渠依据图纸计算长米,清淤深度为米,宽度与河道同宽,清淤土方量为2530m3;暗渠依据图纸计算全长为米,清淤深度为米,宽度与暗渠同宽,清淤土方量为。